自从国家放手后大家似乎一下子成熟了起来,都学会了照顾自己,不上街、不扎堆、甚至不下楼,于是街上、饭馆、小区院子都看不到几个人。
人多了会烦躁,人少了会空落。生活中看不到几个人,博客圈里也显见的更新少了,或许大家都处在一种空落落的状态,什么都不想说,什么都不想做。但空落的状态会强化,会从不想做到恐惧做。为了不使自己从什么都被动做突然转变为什么都恐惧做,就得给自己找点过渡的事情做。要想心态在两种极端间平滑过渡,最好的办法是坚持做日常的事情,即保持生活习惯不变。
日常做的事情除了工作就是刷博,运动,读书。这段时间博客圈要么不更新,要么全是关于新冠的,越刷越空落,越刷越恐阳。内心空落加焦虑,精神就懈怠,因此书也读不进去,马克斯·韦伯的《经济与社会》快两周了只看了不到三百页。后面如果还是这种状态的话就找本小说读吧,免得越读越没有耐心。
周五跑了10公里,配速5’44”,对我来说不慢了,但心率飙到了164,以前这个配速应该在150左右。周日又跑了10公里,配速5’57”,心率159,感觉跑的比较吃力,腿明显感觉发软,呼吸时肺也有偶尔抽搐的痛感。
我至今依然没有明显的不适,但又感觉有很多感冒的症状,比如肺部不适、腿上无力、头晕、特别轻微流鼻涕等。症状似乎很多,但都若有若无,使我无法判断到底是症状还是恐阳症。咳嗽一周多,测了两次都是阴,索性不测了,一直坚持运动,直到有明确的症状告诉我确实阳了,或者无法再锻炼了。
陆续屯了一些药,阳了就当感冒治吧,反正专家也是这么说的,但除了在家里进行高强度消杀和戴口罩之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。
京东买了紫外线灯和次氯酸消毒液,一周了都没有发货,可见京东的配送体系受冲击也很大,要不以京东的速度不会拖这么久。
这两周清华和北大讣告有点多,国宝级的专家凋落了多位。
我们现在经历的只是后疫情时代的开端。或许有众多的国外经验可以借鉴,但疫情时刻在变化,国情也有所不同,因此别人的过往我们只能借鉴,而无法重演。专家不断在预测,又不断在修正,这让我确信不仅经济学是主要以事后解释为目的的研究。
专家说这波疫情高峰会于明年三月过去,我们会回归正常生活;另一波专家说从数据看经济正在好转,明年将会显著修复。我希望专家们说的都和事实相符,而不是不断修正。
在此有一个比较值得思考的问题,即专家的预测到底是该悲观保守,还是该乐观激进。悲观的预测会形成普遍的群众悲情,这影响事情正向发展的潜力释放;乐观的预测会让激进的人过于激进,从而会使他们在事实和预测偏差较大时备受伤害。从历史经验看,专家们的预测都普遍偏向于乐观,或者说成为主流的专家预测普遍偏乐观。
悲观的预测会让你不踏实,还是乐观的预测会让你不踏实?其实你的性格刚好和会引起不踏实的预测相反,即如果你是个悲观的人,那么过于乐观的预测就会让你不踏实。
专家预测一切都会很好。

装装逼